论文丨陈华明、梁文慧:网络舆论共情疲劳:表征、成因及规避
申请指南|数据安全防护与智能治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25年度开放课题申请指南
会议议程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联盟第二届会议
详细议程|第四届“数字法治与智慧司法”国际研讨会暨湖北省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
会议议程丨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2024年年会暨第二届数字法治大会会议议程
会议通知 | 四川省法学会人工智能与大数据法治研究会会员大会暨2024年年会通知
征文启事丨CCF中国计算法学研讨会暨第三届学术年会征文启事
会议议程丨网络与信息法学学科建设论坛
获奖名单|第二届“法研灯塔”司法大数据征文比赛获奖名单出炉啦!
讲座信息|王竹:数据产权的民法规制路径
时间:2025-08-01
本文原载《华侨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由四川大学陈华明教授等科研人员创作,系四川智慧社会智能治理重点实验室智慧法治研究所的系列学术成果。本网站后续将持续分享实验室的系列学术成果,欢迎大家阅读。
互联网时代,由于公众情感被反复调用,在长期接触和参与网络讨论的过程中,其对社会问题和舆论事件的共情能力及共情意愿逐渐减弱,没有足够的情感能力来正确地共情和处理网络中的大量信息,在情感、认知和行为层面表现出明显的“倦怠感”,网络舆论共情疲劳随之产生。而究其根本,网络舆论共情疲劳是互联网信息过载、事件反转和信息过滤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于个体、社会互动及清朗网络空间的建构均具有负向影响,阻碍了信息的有效传播、共识的形成和公众对公共事务的参与。为了规避这一现象,亟须超越理性和情感的二元对立,既要防止信息失序损耗共情能力,又要及时释放网络舆论共情压力,防止网络舆论陷入集体感情的沉溺,进而构建理性共情的和谐网络空间。
陈华明、梁文慧:《网络舆论共情疲劳:表征、成因及规避》,载《华侨大学学报》,2024年第6期(论文下载)